第三方评估团队核心竞争力解析

  评估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从事评估工作的团队组织开展评估活动、以顺利获得精准的评估结果的关键能力。它基于评估的关键节点,以团队成员个体能力的有效整合为内核,以相应评估技术、工具、产品等成果和服务为外在表现,是评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标准研制能力

  标准研制能力是评估团队从评估主题和任务出发自主研制相应的评估标准的能力。标准研制能力直接反映评估团队对评估项目规律、相关政策、项目实践的精准把握程度,是决定评估团队自主开展定制性评估服务的重要因素。
  标准是评估的基本规范。从规范的对象来看,它包括对评估工作的规范和对评估对象评价的规范。对评估工作来说,它是工作准则,旨在对评估活动的发起、组织、实施等关键环节、关键内容做出技术规定,指导评估活动有序开展。对评估对象评价来说,它是评价准则,旨在规定评估对象的应然状态,以对评估对象当前的实然状态加以判断,引导评估对象不断向更合理的水平发展。评估标准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从定性来看,它主要指向对工作节点或评价维度的要求,反映评估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定量来看,它是定性要求的数量化,反映评估对基本事实的精准追求。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使标准具有可操作性,成为条款性技术文件,引领评估的具体方向和操作要领。

 

  标准是决定评估独立性的重要因素。以高质量的标准为依据,评估过程才会有序,结果才会可靠可信。评估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估主题设计不同的评估标准。在评估中没有普遍适用于多种评估活动的标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从实际需要出发研制合适的标准是开展评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科学的评估标准可以引领评估与评估主题对接,提高评估的公信力。当团队具备了相应的标准研制能力,将会为其在熟悉领域开展自主评估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评估标准是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并经过系统思考和实践检验的结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调整优化是标准研制的基本要求。研制评估标准,形成标准研制能力,宜将“转化”的思想方法贯穿其中。一是政策转化。将政策的要求转化为评估的具体标准,不仅能保证标准的权威性,使评估成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途径,还会使评估结果更容易为各方接受,为其大规模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理论转化。将政策理论中的关键部分转化为具体的评估标准,使其成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实现理论与具体的实践、场境结合。三是案例转化。优秀的评估案例是对方针政策、理论的具体践行,将实践的优秀典型案例总结、概括、梳理,进而转化为评估的标准,可以使评估具有相应的实践基础,使相关的优秀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二、模型建构能力

  模型建构能力是评估团队依据评估任务建立恰当的评估模型的能力。模型建构是运用统计测量概念和语言对拟评估的任务加以描述。模型建构能力决定着评估团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将评估顶层设计具体化的可达成度,影响着对评估的实施、结果解释与应用。
  模型是实施评估的核心要件。良好的评估模型是以对评估中的关键要素及其关系的把握、揭示为基础的,是评估思想理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与评估主题的结合。建立良好的评估模型,首先需要对评估需求进行分析。评估需求是决定模型选择或建构的基础要素,其关键是明确评估的具体意图、预设目标及实践要求。其次需要分析评估项目涉及的关键要素。评估主题涉及的要素分析是模型建构的关键,其核心是明确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理清要素之间的联结方式,明确数据处理原则,设定评估数据进行采集、加工的方式,使之为描述客观事实、达成评估目标提供科学证据。良好的评估模型可以使评估实施程序化、常态化,将实施的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防止评估因实施主体、评估对象的不同造成过大差异。

 

  模型是评估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良好的评估模型可以把面临的现实问题转换为能够成功地应用已有的测量规则来解决的评估问题,或者使之成为新评估实践问题的开端。从评估实施来看,评估的核心任务是用数据对评估事项进行客观描述、分析,评估模型反映了评估团队基本的评估理念、评估技术,规定着采集哪些数据、如何采集数据、如何处理数据等关键环节和程序。

 

  建验贯通是形成模型建构能力的关键策略。在评估中涉及评估主题、评估对象、评估实施等要素,只有将这些不同方面的要素加以全面客观深刻的分析后,基于对相关要素、实践的正确认识,才能实现要素、环节的合理重组、优化,形成具有团队特点的、反映和遵循评估规律的评估模型。培育良好的模型建构能力,宜着力于以下要点。首先是要素分解。立足于评估项目拟达成的目标和测评的方法,充分考虑评估可能会涉及的要素、实施可能存在的困难,系统回答测什么、测谁、由谁测、怎么测等问题,实现评估模型的模块化。其次是模型组建。以实践为导向,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将分解的相应模块重新组合,使评估模型中的要素与实践对应,细化模型的具体操作,避免对评估模型的纯理论推演,使之既符合理论要求,又体现实践需要,形成具有功能性、操作性的可应用模型。再次是模型检验。将评估模型应用于具体的评估活动,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结果分析等检验模型是否能够体现基本的理论假设,是否能够解释现实问题,能否预见问题发展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估模型进行修订和完善。建模过程中要仔细推敲、评估各个环节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具体操作的可重复性,防止虚假信息对建模工作产生误导。

 

  三、数据采掘能力

  数据采掘能力是评估团队获取科学的评估证据,并从中发现客观事实、规律的基本能力。“面对评估获得的大量数据,必须利用恰当的技术完成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数据采掘能力是评估团队将面临的事实、现象转化为具体的评估数据,形成与评估模型相吻合的证据,实现“用数据说话”的关键能力。
  数据是开展评估的基础资源。数据是事实的量化表达。“数据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目前客观事实和未来发展趋势,既是决定数据价值的关键,也是决定决策是否科学的关键。”在评估视野下,数据具有可采性、即时性、多维性等特点,对数据的高效采掘能及时回应决策与实践需求。可采性是指评估对象与评估主题相应的主要特征能够用一定的数据量化。它取决于能否将评估对象的主要特征转化为可获取的数据,能否与评估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即时性是指评估所获得的数据时延较短,描述的是事物的当前状态。实现即时性需要借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手段,实现采集、加工自动化、智能化。多维性要求评估评估数据应能够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反映个体的基本特征和事物的整体情况,以减少评估结果服务决策、指导实践的风险。

 

  数据的本质是证据。从事实到数据,从数据到证据,是评估中数据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历程。采得到、采得准、挖得出,是对数据采掘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能够采得到。工具的研制与选择是采集数据的重要基础,其核心是依据评估主题,全面分析评估对象的特征,确定相应的评估点,进而形成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其次,要能够采得准。工具质量和样本质量是决定数据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回归于评估的基本任务,选择恰当的评估工具和合适的评估样本,严密地组织实施方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再次,要能够挖得出。数据是事实的反映,但数据并不能自动反映事实之间的深层关系。发现数据与事实之间的深层关系需要发挥评估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与评估主题、评估模型相适应的算法,将不同格式的数据作加工处理、运算,使数据聚焦于评估主题,以成为解释问题的重要证据。
  融合创新是形成数据采掘能力的关键举措。结合评估的项目特点,加强数据采集的工具研发、渠道建设和平台建设,促进融合创新,是形成评估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走向。为此,宜突出以下重点:一是要加强工具研发。评估团队宜从具体的评估任务出发,依据不同的评估主题研发相应的评估工具,使评估工具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有效反映评估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关联因素。二是要加强渠道建设与维护,形成数据采集的网络渠道。评估团队要建立以评估任务为内容、以区域专业机构为节点、以评估对象为基点的合作机制,形成数据采集的网络节点体系,强化评估实施的及时联络、培训,为顺利开展数据采集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形成数据采掘的法则。数据的运算处理是数据采掘的核心,要依据评估模型,研发与评估主题相适应、与数据特征相适应的算法,保证评估数据的有效性、运算过程的自动性、运算结果的准确性。四是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评估平台。集评估工具、数据采集渠道与数据算法于一体,实现数据采集、运算、存储、查询一体化,努力提升数据采掘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评估评估的时效性、精准性。达成上述目标,需要评估团队与相应的IT团队跨界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新合力。

  四、结果解释能力

  结果解释能力是评估团队对获得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精准的解读和描述能力。结果作为客观存在需要经由评估团队的合理解释方能呈现出其价值意义。结果解释能力是评估团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普遍原理与具体问题结合,以满足决策与实践需要的能力,是引领评估结果走向应用的关键。

 

  评估结果是用数据表现的。“评估的核心就是以数据为基础揭示项目数据涉及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评估结果的数据,其核心是关系。具体地说,它是对数据与数据之间、数据与事实之间、事实与事实之间、不同要素之间的多重关系的定量描述和揭示。评估结果是依靠相应的评估标准、工具,从评估现场转化而来的。评估场境、评估对象、评估时间的特定性决定了相关数据的唯一性,也决定了认识问题本质的复杂性。离开了对结果的合理、准确解释,评估就难以应用于实践。回归于客观存在的真实,对数据与事实、数据与对象、数据与决策、数据与实践等多个主体、多个层次、多个维度之间关系的揭示,是评估的独特优势,是评估团队的重要使命。
  结果解释最终服务于应用决策。评估获得的结果不仅是对事物当前状态的描述,而且是决策的证据、改进的证据,还是体现评估独特性的重要标志。坚持应用导向,可以促进评估团队不断反思和改进评估的设计与实施,深刻、全面地把握事实和数据,提升结果解释的精准度,主动优化评估的供给,加强评估与实践应用的对接,使评估来源于实践,回归于实践,在精准应用中实现自身价值,提升评估的水平。

  去伪存真是培育精准结果解释能力的核心要义。将评估背景、评估设计与实施、获得的基本数据结合起来,方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培育良好的结果解释能力,一是要回归评估设计。从为什么开展评估、如何开展评估这两个基本问题出发,深刻地理解、应用评估标准和评估模型,为结果解释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二是要培育政策的素养。评估数据来源于对项目事实的测量,着眼评估主题相关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评估团队要自觉地运用相关基本原理、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对问题的合理解释,避免简单地就事论事或只停留于数据之间、事实之间的表面联系。三是要拓展分析视角。将所评估问题置于社会视域之下加以系统分析,可以使认识接近问题的本质,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问题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五、团队自新能力

  自新能力是评估团队自觉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实现自我变革、保持团队活力的能力。团队自新旨在通过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实现团队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团队自新能力是维持团队的现有水平,为团队发展提升注入新动力,促进团队评估实力达到质变,深度适应决策和实践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自新是评估团队全方位的自觉变革,既指向团队成员的个体,也指向团队的整体。拥有自新能力的团队可以使评估理念、评估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保持团队持续的创造性、战斗力。
自新旨在促进评估健康、持续地发展。评估的健康持续发展既需要外部环境支持,也要求评估实践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根本上讲,评估实践能否满足决策需求、实践需求决定了评估的生命力,能否满足决策和实践的需求则依赖于评估团队能否开展高质量的评估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评估服务。评估团队和评估实践的发展借助于团队自新能力,实现良性互动,螺旋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评估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顺应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促进评估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评估团队自我变革,实现评估能力的不断提升,提供满足决策和实践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形成良好的团队自新能力,首先要聚焦人的素养。团队自新必须指向人的变化,特别是聚焦于人的专业素养和合作品质提升。通过专业素养提升,强化团队专业能力;通过合作品质提升,促进团队服务质量提升,直至产生“1+1﹥2”的效果。其次,注重技术更新。技术是评估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宜主动跟踪评估理论、技术、方法的新进展,积极吸纳最新成果,形成满足决策和实践需要的、与评估实践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点的评估技术体系。再次,培育以扬弃为核心追求的团队文化。以扬弃为核心的团队文化是促进团队的个体与整体主动求变、主动提升的重要因素,宜着力批判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等重点加以培育。通过批判精神的培育,促进团队实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进入新的境界。通过开放精神的培育,促进团队不断吸收新理念、新技术,为团队注入新活力。通过创新精神的培育,促进团队主动打破已有的陈见,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形成团队新的生长点。一旦以扬弃为核心的团队文化得以形成,并以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评估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将会获得持续发展。

 

  不断培育评估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既是评估的实践需要,也是评估团队建设的需要。着眼于建设良好的评估生态,锻铸评估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方能不负时代期望,不辱时代使命。

创建时间:2020-08-09 10:5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