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群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总体上和谐稳定,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社会平安经受严峻考验,并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因此,为真实了解某地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安全感的评价及安全感需求,该地政法委联合我们第三方调研机构开展群众安全感调研专项工作,旨在了解群众的安全感状况,以及安全需求,为今后的提升群众安全感方面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问题分析

本调查主要针对“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医疗服务、低年级学生教育、养老服务”等方面展开,找出最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问题。

经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可知(下图),在上述七大问题中,最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是“交通安全”,有30.50%的居民选择,即在所调查的360名群众中,有111名群众选择这一项; 其次分别是“治安问题”19.20%的居民选择、“食品安全问题”16.80%的居民选择、“环境卫生”15.7%的居民选择。

1.    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但统计中仍有30.5%的群众认为“交通安全”最影响其安全感,表明目前道路交通安全还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影响了群众安全感,而且给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与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关系密切。交通参与者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等。机动车驾驶员基数大、增长迅猛,素质参差不齐;非机动车驾驶人主要是骑自行车、人力三轮、电动车等人。这类人中有很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经常乱闯红灯、抢行猛拐、骑车带人,不仅扰乱交通秩序,危及自身安全,也酿成很多交通事故;行人也是参与交通的重要人群,这类人群中存在大量的乱闯红灯、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有些人为了少走一段路,甚至去翻越栏杆或是抄近路等,这同样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b)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作为基础设施,道路对交通安全的作用非常重要。许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现象普遍存在;许多道路设置不合理,在道路线形、视距、路面状态、行车道宽度、道路景观等方面缺乏人性化考虑,交通标志、标牌、标线和交通控制设施不完善。

(c)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完善 :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还存在盲点和薄弱地区。道路安全教育对象的范围有限,主要是针对机动车驾驶员,对于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以及其他人的宣传教育严重不足。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不够系统和完善,经常性教育少,教育的持续性和经常化不够。

2.    治安问题

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地区群众安全感的温度计。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从调查中可以看出,19%左右的居民选择“治安问题”,这说明我区社会治安状况从总体上看是比较良好,经过连续多年的平安建设,打击力度逐年加大,组织和领导力量逐年加强,社会管理明显加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人们居家、出行的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区在打击和预防犯罪工作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治安管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a)   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是由于对犯罪的后果认知不够,只看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实施违法行为;二是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在出现问题特别是纠纷时,往往不愿意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稍不如意,便操戈动刀,大打出手,极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三是安全意识的淡薄,很多群众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给违法分子创造了机会;四是一些媒体传播的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不健康的书刊杂志、一些游戏中的暴力宣扬、色情等东西,对很多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产生误导。

(b)      流动人口的涌入:随着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各项配套工作一时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的状态, 给当地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c)       法制宣传力度不够:有些群众遇到困难问题,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不懂得或者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往往采取报复、伤害、闹事等过激行为,影响社会的稳定。

(d)      打击力度有待加强:很多时候,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并非是一些大案要案,而是一些小案,如很多偷窃、打架斗殴等,最接近广大群众,但往往由于涉案金额很低,或者情节很轻,不足以立案,或者一些公安机关重大案轻小案的思想依存,使得小案重视不够、办理不好、侦破不了,从而导致小案多发、常发、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群众的安全感。

 

3.    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多样化,食品问题层出不穷 ,食品安全也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统计发现,有16.8%的人群认为“食品安全”最影响其安全感,虽然人数占比不大,但仍不可忽视。这些年,因食品安全问题屡亮红灯,而媒体的曝光新闻几乎涉及人们吃的各种东西,导致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市场忧 心忡忡, 让不少人陷 入食品安全恐慌之中。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完善: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监管不力,使得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现象屡禁不止。另外在实际的监管中,各部门之间要么争着监管、重复执法,要么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b)       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众多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常识,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只图便宜,不顾食品质量、卫生问题;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4.    环境卫生问题

环境卫生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控制污染和疾病传播,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城市空间的拓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卫生与经济、社会事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具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漏洞,造成有管理真空问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不完善,现有的设施过于陈旧;部分居民环卫意识有待增强,存在乱倒乱排的现象。

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区域内管理与整治更要加强,要从治理和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加强宣传教育鄙弃不良习惯的影响,坚持以改善环境为出发点,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

 

二、在本地生活、工作的安全感

通过调查了解居民在本地生活、工作的安全感,可以直观的反映群众的安全感情况,从上图可知,有29.90%的群众表示安全、61.00%的群众表示基本安全,两者累计达9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基本安全以上,仅有不到10%的被访者表示不够安全或不安全,这充分说明了当地群众的安全感情况良好。同时也需要注意表示“基本安全”的比例比较大,说明当地的安全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创建时间:2017-11-12 16:10
浏览量:0